耕 耘
作者:王印(蔺阳中学高三3班)
指导教师:李婷
小时候啊,我晃悠在田埂地垄上,跟着阿公阿婆下地“劳作”。那时,春耕夏耘秋收冬藏,四季分明。
我记得寒意未消的春天,阿公挑着一担满满的粪,穿着草鞋,顺着田坎,稳稳地停在地里,用粪和着泥土,均匀摊平,画出一个个方格。阿婆跟在身后,弯着腰,埋下头,把一粒粒苞谷搁在方格里。我记得蝉鸣聒噪的夏日,阿婆穿梭在茂密的苞谷林里,弓着背,拔着田间的野草。我记得余热未散的秋季,阿公阿婆背着竹篓,在枯黄的苞谷地里,一趟又一趟地背回苞谷,汗流浃背,在天高气爽的夜里,一边唠嗑,一边撕苞谷。我记得冬季的严寒里,阿公烧热大铁锅,寻来几筐草木灰,倒入晾干的苞谷粒,和着草木灰,一翻一铲,苞谷的香味就在噼啪声中炸裂开来。
寒来暑往,春夏秋冬,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。在阿公阿婆一锄又一锄细细耕耘中,在阿公阿婆一次又一次的汗如雨下中,我们从煤油灯换到了电灯,从瓦房搬到了平房。
后来啊,国家扶贫,一项项政策拉回了远在他乡的游子,村子里一下增添了许多活力。在晨曦微露的早晨,荒芜的田地里,年轻人们扛着锄头,举起镰刀,割草,松土,播下一颗颗种子。陡峭的山坡上,年轻人领来脆红李树苗,挖上坑,栽下树,培上土,灌上水,种下一片苍翠。积水的稻田里,年轻人买来一群群鸭鹅,在东方泛白之际,手执木棍,赶着嘎嘎叫的鸭鹅直到水田;月出之时,寻一根木棍,踱到水田,驱着饱食的鸭鹅回圈。日日辛劳不辍,等到收获的季节,一辆辆摩托车、三轮车,满载着一车车粮食谷物,一筐筐脆红李,一只只肥硕的鸭鹅,顺着通畅的大道,赶到十几公里外的集市,日落而回,风尘仆仆,却掩不住满心欢喜。
几年的汗水和老茧,几年的风吹和日晒,终于栋栋高楼耸立,家家户户通网。
再后来呀,那个在田间地头瞎跑的孩子,“也傍桑阴学种瓜”,在那不大的土地上,清明前后,撒下番茄和黄瓜,日夜照料,竟也能守得花开,盼得瓜果飘香。那个在李子林里偷吃的孩子,竟也能攀着李树,捋下一串串脆红李。那个在水田里逐鸭的孩子,竟也能独自寻一条木枝,唤回一群鸭鹅……那个孩子呀,最终的最终,也长成了一个劳动者的模样,学着她的阿公阿婆,学着她的公伯叔辈,靠着一双手,播下种子,收获希望。
那个孩子啊,如今,拿起手中的笔,在纸上耕耘,播种,让那些日子里的劳作化作笔下的墨痕,化作心中的坚守,化作大学的梦想……
那个孩子啊,她想,将来的她,也会领着她的孩子,在肥沃的田野上,握着锄头,手执长镰,松土,除草,播种,在汗水中收获丰收的快乐;将来的她,也会领着她的孩子,在浩瀚的知识中,任思维徜徉,在灵动的笔尖下,任文字流动。她会和她的孩子一起,在书山学海中奋力成长,在每一个辛勤劳作的瞬间好好感受那种耕耘的力量。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